第三届中国—罗马尼亚圆桌学术研讨会在布加勒斯特召开

2018920-21日,第三届中国—罗马尼亚圆桌学术研讨会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召开。此次会议由罗马尼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16+1智库网络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社会学所等多所单位参与。中国、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德国、法国等国家的约60位学者参加会议。

此次研讨会聚焦的议题有:全球经济变化以及中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欧盟面临的挑战及对中欧关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一带一路”与“16+1合作”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罗马尼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西蒙娜·莫加尔-博拉蒂(Simona Moagar-Poladian)表示,此次圆桌会议是罗马尼亚科学院与中国社科院的机制性交流对话活动,自2016年举办以来促进了中罗两国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本届圆桌会更是有多个国家学者参加,会议讨论的议题更加广泛和深入。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周云帆指出,“16+1合作”是中欧关系的重要补充,中国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努力推动全球自由贸易,未来将会进一步与中东欧国家发展各领域的关系。前罗马尼亚驻华大使科斯泰亚(Doru Costea)对此次圆桌会议的召开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在发言中系统地介绍了中共十九大后中国外交政策的继承性、创新性、持续性及综合性。中国社科院俄欧亚所所长孙壮志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应加强人文领域,特别是智库学术机构之间交流,这能为两国民心相通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圆桌会上,中外专家学者围绕会议议题,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经济发展、外交政策、中欧关系、中罗关系的现状及前景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与会学者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经济和全球化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是对世界的发展一大贡献。中东欧国家学者认为中国—中东欧国家“16+1合作”建立以来,推动了双边各领域关系深入发展,中东欧国家对“16+1合作”及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很高的积极性,未来前景良好,但同时希望加快经贸、投资领域合作项目的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