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共识 民心相通:2018年中东欧国家孔子学院夏令营开营

7月18日,760名来自中东欧16国28所孔子学院的师生齐聚北京外国语大学,参加“中东欧国家孔子学院夏令营”开营仪式。中东欧16国驻华官员,及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国家汉办副主任赵国成,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等出席活动。开营仪式上,参训学员与北外学生联袂奉献了一台多语言、多文化的精彩演出,并体验了趣味中国传统游戏。

 

   “中东欧国家孔子学院夏令营”开营仪式现场。

 

  北京外国语大学已连续第三年承办该夏令营的开营仪式。记者获悉,北外开设了中东欧16国所有的官方语言课程,已在全球18个国家承办了23所海外孔子学院,数量居中国高校之首,并在波兰、保加利亚、捷克、匈牙利、阿尔巴尼亚开设有5所孔子学院。

 

  培养中欧文化使者 促进世界文明交融

 

  “中东欧国家孔子学院夏令营”是中东欧国家孔子学院一年一度最大规模的来华体验项目。师生们将在10多天的时间里,到访中国不同的城市、走进中国语言文化的殿堂,感受源自中华民族的人文气息,感知文明、开阔眼界、沟通心灵。

 

  被誉为“外交官的摇篮”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目前已开设98种外国语言,预计到2020年,外语语种数量将超过100种,覆盖中国所有建交国家的语言。北外还专门设有中东欧研究中心,并与多个国家合作开设了中东欧研究联合培养项目,在中国与中东欧的教育、文化和学术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汉办的支持下,北京外国语大学已经培养了来自欧、亚、非、南美23个国家的36位“新汉学”博士生。

 

  夯实“16+1合作”基础 凝聚“一带一路”共识

 

  “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16+1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落脚点,启动6年来,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在扩展,合作成果超出预期。而教育、人文交流是“16+1合作”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中东欧16国的孔子学院建设发展迅速、布局全面,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7月5日访问保加利亚,并出席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中国—中东欧国家第八届经贸论坛、地方合作成果展和农业示范区揭牌仪式。作为“连接中国和欧洲的桥梁”“中—欧之间的纽带”,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正在全面、立体地打造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区域性多边合作的新局面,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增强中东欧孔院实力 服务“16+1”文化交流对话

 

  北京外国语大学在中东欧国家建设的5所孔子学院,分别是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大学孔子学院、捷克帕拉茨基大学孔子学院、波兰克拉科夫孔子学院、保加利亚索非亚孔子学院、匈牙利罗兰大学孔子学院。这5所孔院均是所在国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其中,索非亚孔子学院和罗兰大学孔子学院是中东欧国家唯独的两所“全球示范孔子学院”。“16+1合作”教育方面的重要机构“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就设在索非亚孔子学院的外方合作高校——索非亚大学。在国家汉办和匈牙利国家教育部的共同支持下,罗兰大学孔子学院建立了中东欧汉语教师培训中心,为所有中东欧国家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