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 “1 6 + 1 合 作 ”
作为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外交创新之一, “16 + 1 合作”框架自 2012 年启动以来,内容不断 丰富,达成的各项会议成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落实,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发展中欧关系上 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16 + 1 合作”具体发展轨 迹有所变化,但主旨和基调基本具有稳定性,积极 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欧的布局是这一框架的鲜明特点。
一、相关研究成果
中国学者对“16 + 1 合作”的研究伴随该框架 的出台和推进而逐渐丰富。早期的研究成果主要 聚焦于对中东欧市场的了解以及对“16 + 1 合作” 机制的基本认识。随着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 进程的不断深入,对现有机制具有探索性意义的 研究成果开始出现: 有学者对“16 + 1 合作”这种次区域合作模式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进行了分 析;2有学者对“16+1合作”的一些具体领域展 开分析; 也有学者就完善“16 + 1 合作”机制提 出了一系列建议。总体看来,“16 + 1 合作”在国 内相关学者中虽然拥有较高学术研究热度,但尚 未形成较为浓厚的学术研究气候,也未形成系统 的研究路径,相关研究成果也只是以分析性的、 策论性的文章为主。而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与“1 6 + 1 合 作 ”关 系 的 深 入 系 统 的 分 析 更 是 鲜有。
国外学者对“16 + 1 合作”的研究与国内几乎 同时起步。最早的研究成果偏重于对“16 + 1 合 作”框架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潜力的介绍, 其中不乏持怀疑态度的观点。捷克布拉格国际关 系研 究 所 (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Prague) 的鲁道夫·菲尔斯特( Rudolf Fürst) 与菲 利普·特萨日( Filip Tesaǐ) 系统分析了主要的中 东欧国家对“16 + 1 合作”的态度。斯洛伐克学 者里哈德·图尔恰尼( Richard Turcsányi) 集中分 析了“16 + 1 合作”对中欧合作可能造成的负面影 响。6波兰智库东方研究中心( OSW) 教授马尔 钦·卡奇科夫斯基( Marcin Kaczmarski) 则分析了 中国对“16 + 1 合作”的具体动机、面临的挑战及 发展前景等一系列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国外学界关于“一带一路”影 响下“16 + 1 合作”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 政府的推动。2015 年,在外交部“指南针计划”项 目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关系研究基金”项目的 资助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牵头组织了 部分中东欧和西欧学者,集中进行了有关“一带 一路”背景下的“16 + 1 合作”的研究。这些文章 从政治、经贸、人文等各个侧面分析了中东欧国家 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情况。不可否认的是,受 制于有限的外文资料,加之大部分学者对中国实 际情况缺乏系统了解,他们主要通过参加会议、查 询媒体报道等间接途径获取研究资料,所提出的 一些观点和政策建议在深度上有所欠缺。
二、“16 +1 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 推进中的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 致力于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践行权责共担、义利并举的做法,并以 “五通”(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 通、民心相通) 为关键目标。在“一带一路”倡议 推进过程中,“16+1合作”在多个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一) 因应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市场需求
当前,中国国内产业结构面临转型和升级的难 题 ,中 国 企 业 具 有 “ 走 出 去 ”的 强 大 内 生 需 求 , 因此需要不断开辟新的贸易“领地”。中东欧国 家拥有高度开放的新兴市场,且是欧亚大陆地缘 上的枢纽,是理想的合作对象。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政府积极提出“16 + 1 合 作”等区域合作理念是寻找外部市场潜力、发掘 合作机遇的一种有效尝试。而“一带一路”倡议 的支撑点之一便是推动中国的优质过剩工业生产 能力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以此来推动这 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带动国内经济结构的优化 升级。
尽管“16 + 1 合作”机制的启动早于“一带一 路 ”倡 议 ,但 其 服 务 于 中 国 企 业 、产 品 及 服 务 “ 走 出去”和推动国内产业升级转型的宗旨与“一带 一路”倡议的目标是相一致的,因应了“一带一 路”倡议的市场需求。“16 +1 合作”积极推动中 东欧 16 国发展对华关系,16 国成员目前已全部 纳入“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成为“一带一路”倡 议经营的重要区域之一。
( 二) 推进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制度 保障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是活跃的东 亚经济圈,西边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一带一 路”倡议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推进中国和欧洲两大 市场、两个文明、两种力量之间进一步的深度 合作。
中东欧位于欧亚大陆的枢纽地带,是进入欧 洲大市场的必经之路。“16 + 1 合作”平台的建 立,可以确保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互通方面拥有有效的沟通协商机制,从而在 顶层设计上为欧亚大陆中东欧段的互联互通提供 保障。
在 2014 年召开的第十届塞尔维亚经济峰会 上 ,与 会 各 方 经 过 协 商 ,达 成 了 共 建 “ 中 欧 陆 海 快 线”的方案。快线南起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北至匈牙利布达佩斯,中途经过马其顿斯科普里和塞 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待这条快线建成后,将为中国 对欧洲出口和欧洲商品输华开辟一条新的便捷航 线。同时,在“16+1合作”框架直接或间接地推 动下,多趟欧亚大陆国际货运班列陆续开通。
( 三) 有助于形成全面均衡发展的中欧合作 关系
中欧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重要的贸易伙伴关 系。截至 2015 年,欧盟连续 11 年是中国第一大 贸易伙伴,中国则连续 11 年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 伙伴。进入 21 世纪后,中欧之间传统货物贸易 面临着持续的下行压力,欧债危机导致欧洲国家 进口需求下降,并影响到欧盟对中国的进口。因 此,必须提升中国出口产品在欧盟市场上的竞争 力,努力实现中国出口向产品生产价值链上游转 移。中东欧地区人力、资本、产业等投资基础较 好,并且获取欧盟技术和市场也较为便利,会为中 国 投 资 中 东 欧 带 来 良 好 机 遇 ,因 此 ,欧 洲 成 为 “ 一 带一路”倡议定位的关键目标市场。而“16 + 1 合 作”是一项区域性的合作倡议,其目标明确定位 为推进中欧关系全面均衡发展。
自欧债危机以来,中欧全方位合作势头虽然 进一步增强,但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存在一定 的问题。尤其是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中东欧国 家,既无法形成同中国合作的规模,也无法将合作 需求通过合适的途径进行有效释放,而这一点在 欧盟机制下是无法解决的。“16 + 1 合作”弥补了 中欧合作中一些功能欠缺的领域,同样也成了中 东欧 16 国在欧盟市场出现问题时转而向外寻找 经济发展的机遇。“16 + 1 合作”旨在推动中东欧 次区域与中国经贸合作的功能整合,从而达到“16 +1 大于 17”的合作效果。它在本质上是中 欧合作的一种补充。
( 四) 有助于“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东欧区域 形成良性互动效应
“16 + 1 合作”是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其功 能是协调国内外各方力量,积极推进中国和中东 欧国家的全方位合作,从而为中欧合作及“一带 一路”倡议贡献力量。
在“16+1合作”平台协调推动下,中国和中 东欧国家各官方机构或地方政府纷纷参与介入, 形成了一系列总理级、部长级和司局业务级等各个层面的政策沟通渠道,成为汇拢各方资源的政 策工具,而这些要素力量反过来又有助于形成创 新的决策成果和支持工具。
“16 + 1 合作”还可以允许企业、金融机构、民 间组织等的参与,有助于在各方力量之间形成多 元的利益互动效应,从整体推动产业链、金融产 品、集体或个体要素等向中东欧市场的转移或汇 集,提振“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欧的市场信心。
正是由于“16 + 1 合作”的积极推进,中东欧 区域内外的第三方力量也被吸引进来,进一步放 大了合作效应。目前,奥地利、希腊等国与欧洲复 兴开发银行已开始积极介入“16 + 1 合作”,分享“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 中东欧地区的其他重要 利益相关者如俄罗斯、土耳其、北欧国家等也表示 了一定的参与兴趣。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16 +1 合作” 的成效
“16 + 1 合作”在积极推动与中东欧区域合作 的同时,也将“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融入自 身战略的发展中,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 一) 实现了“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基本布局
经过政策制定相关部门就中东欧国家参与丝 绸之路经济带的地缘位置、经济潜力、国别风险、 双边关系、现有合作框架和机制等多个方面的问 题广泛征询了部委机构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后,在 2013 年的布加勒斯特峰会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建设布局被纳入到“16 + 1 合作”框架中。
在 2014 年的第十届塞尔维亚经济峰会上, “一带一路”建设开始布局欧洲的北线和南线工 程。北线工程以欧亚大陆桥为主要通行线路,从 中国内陆省份和西部出发,途经新疆、中亚、俄罗斯到欧洲,涵盖大部分中东欧国家。“一带一路” 北线工程已开通了多趟国际货运班列( 见表 1) 。
南线工程是由中国南部沿海城市出发,沿海 向西到达地中海,至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再通过 匈塞铁路直抵欧洲内陆,而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建设已于 2015 年 12 月启动。
2014 年 12 月,在李克强总理访问塞尔维亚时,与希腊、塞尔维亚、匈牙利和马其顿四国商定, 确定了以“希腊—马其顿—塞尔维亚—匈牙利铁路”为基础建立中欧陆海快线的规划。此外,中 国企业还出资收购了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港务局 67% 的股权,成为最大的股东。
表 1 欧亚大陆开通的国际货运班列情况
班列名称 | 开通时间 | 运行路线 |
渝新欧 | 2011 年3 月 | 重庆至德国杜伊斯堡 |
汉新欧 | 2012 年 10 月 | 武汉至捷克梅林克帕尔杜比采(2014 年 4 月改到波兰罗兹) |
蓉欧快铁 | 2013 年4 月 | 成都至波兰罗兹 |
郑欧国际 货运班列 | 2013 年7 月 | 郑州至德国汉堡 |
苏满欧 | 2013 年 11 月 | 苏州至波兰华沙 |
合新欧 | 2014 年6 月 | 合肥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 2015 年 6 月延至德国汉堡) |
湘欧快线 | 2014 年 10 月 | 长沙至德国杜伊斯堡 |
义新欧 | 2014 年 11 月 | 义乌至西班牙马德里 |
哈欧国际 货运班列 | 2015 年6 月 | 哈尔滨至德国汉堡 |
赣欧国际 货运铁路 | 2015 年 11 月 | 南昌至荷兰鹿特丹 |
资料来源: 根据笔者搜集的官方资料整理。
在 2015 年 11 月的苏州峰会上,“一带一路” 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进一步得到积极推进,并陆 续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在中东欧地区建设的三部 曲: 中欧陆海快线建设———匈塞铁路建设———三 海港区( 亚得里亚海、黑海、波罗的海) 合作。其 中,三海港区合作是一个更加庞大的系统性工程, 几乎涵盖了中东欧国家主要港口和码头,为推进 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互联互通提供了又一广阔 平台。
( 二) 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制度或平台 保障
根据“16 + 1 合作”基本框架,中东欧国家和 中国共同制定了多种合作框架和机制,涉及多种 行业、多个领域,丰富了双方的合作内涵,同时也 积极助推“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欧走向深入,从 而在双方之间实现了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政 策沟通。
目前,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之间已经建成或者 正在筹建中的协调机制或平台至少 15 个( 见表 2) ,合作内容涉及经贸、投资、旅游、交通、物流、 技术、智库、卫生等多个领域。这种协调机制或平 台在政策沟通领域是一种创新,它务实灵活且具有针对性。
表 2 在“16 + 1 合作”框架下已建或在建的 合作机制或平台
协调机制或平台 | 秘书处所在地 | 主办单位 | 进展 |
16 + 1 旅游促进 机构及企业联 合会 | 匈牙利 | 匈牙利旅游 公司 | 已建 |
16 + 1 高 校 联 合会 | 轮值 | 各国教育部 | 已建 |
16 + 1 投资促进 机构联系机制 | 波兰 | 波兰信息与外 国投资局 | 已建 |
16 +1 联合商会 | 波兰(执行机 构) 、中国( 秘书 处) | 中国贸促会 | 已建 |
16 + 1 省州长联 合会 | 捷克 | 捷克内务部 | 已建 |
16 + 1 农业促进 联合会 | 保加利亚 | 农业与食品部 | 已建 |
16 + 1 技术转移 中心 | 斯洛伐克 | 斯科技信息 中心 | 已建 |
16 + 1 智库交流 与合作网络 | 中国 | 中国社会科 学院 | 已建 |
16 + 1 交通基础 设施合作联合会 | 塞尔维亚 | 塞交通部 | 筹建中 |
16 + 1 物流合作 联合会 | 拉脱维亚 | 待定 | 筹建中 |
16 + 1 林业合作 联合会 | 斯洛文尼亚 | 待定 | 筹建中 |
16 + 1 卫生合作 联合会 | 待定 | 待定 | 筹建中 |
16 + 1 艺术合作 联合会 | 待定 | 待定 | 筹建中 |
16 + 1 海关合作 联合会 | 待定 | 待定 | 筹建中 |
16 + 1 能源合作 联合会 | 罗马尼亚 | 待定 | 筹建中 |
资料来源: 根据笔者搜集的官方资料整理。
( 三) 刺激了中国企业投资、并购等商业经营行为
从 2012 年开始,随着中东欧地区的投资气候的持续改善,中国的对欧投资也保持快速增长态 势,成为对欧主要的资本输出国之一。自 2009 年 至 2014 年,中国对中东欧 16 国的投资额尽管在 某些国家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增长比较明显,由 2009 年的 4 亿美元左右提升到 2014 年的近 17 亿 美元,短短五年提升了四倍多( 见表 3) 。随着投资的增长,中东欧国家在中欧关系中的战略权重 也势必会提升。
表 3 2009—2014 年中国在中东欧国家投资存量统计
(单位: 万美元)
年份 国别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波兰 | 12030 | 14031 | 20126 | 20811 | 25704 | 32935 |
捷克 | 4934 | 5233 | 6683 | 20245 | 20468 | 24269 |
匈牙利 | 9741 | 46570 | 47535 | 50741 | 53235 | 55635 |
斯洛伐克 | 936 | 982 | 2578 | 8601 | 8277 | 12779 |
爱沙尼亚 | 750 | 750 | 750 | 350 | 350 | 350 |
拉脱维亚 | 54 | 54 | 54 | 54 | 54 | 54 |
立陶宛 | 393 | 393 | 393 | 697 | 1248 | 1248 |
罗马尼亚 | 9334 | 12495 | 12583 | 16109 | 14513 | 19137 |
保加利亚 | 231 | 1860 | 7256 | 12674 | 14985 | 17027 |
斯洛文尼亚 | 500 | 500 | 500 | 500 | 500 | 500 |
克罗地亚 | 810 | 813 | 818 | 863 | 831 | 1187 |
波黑 | 592 | 598 | 601 | 607 | 613 | 613 |
黑山 | 32 | 32 | 32 | 32 | 32 | 32 |
马其顿 | 20 | 20 | 20 | 26 | 209 | 211 |
塞尔维亚 | 268 | 484 | 505 | 647 | 1854 | 2971 |
阿尔巴尼亚 | 435 | 443 | 443 | 443 | 703 | 703 |
总计 | 41060 | 85258 | 100877 | 133400 | 143576 | 169651 |
资料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2014 年度中国 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5 年版。
与此同时,在“16 +1 合作”和“一带一路”倡 议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在中东欧的投资并购、上 市、基建工程竞标等商业经营行为越来越频繁地 出现,尤其是在高速公路、铁路、港口和码头等基 础设施建设领域。另外,中国对中东欧地区的装 备制造业、清洁能源( 包括核能、太阳能、水力发 电) 、旅游公共产品等的投资和开发也处于积极 发展阶段。这些投资活动为提升双方的经贸合作 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 斥资 45. 33 亿人民币并购多个公司,涉及捷克金 融、地产、娱乐、媒体等多种产业; 广西柳工集团有 限公司出资 3. 35 亿人民币收购波兰 HSW 机械工 程公司;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花费 12. 3 亿 欧元收购匈牙利宝思德化学等。
( 四) 培育了一系列金融支持工具
“一带一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金融支持,中方为此积极作出了各种金融安排,特别针对 开发性金融服务行业进行了有效提升,以增强对 重要战略投资的金融支持。比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以及一些双边或多边的合作 基金,极大推进了中欧双方的基建合作。同时,在 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下成立了 100 亿专项 贷款、5 亿投资基金( 计划滚动第二期) ,并筹划设 立中国—中东欧金融公司等。此外,中方还积极 推进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欧洲投 资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及其他国家、地区和国 际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共同开发欧洲基建市场。
( 五) 开展了地方合作与第三方合作
地方之间的合作对于推进欧亚大陆通道建设 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最早的国际货运班 列———渝新欧就是地方合作的产物。2013 年,在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召开的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领 导人会议上,中方首次提出了开展地方合作的倡 议 ,强 调 “ 为 鼓 励 和 支 持 地 方 合 作 ,将 地 方 合 作 作 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重要支撑之一。支持 建立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省州长联合会,中国 和 中 东 欧 国 家 、省 、州 、市 将 根 据 自 愿 原 则 参 与 。 每两年举行一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 议”瑏瑠 。目前,地方合作具体成果纷纷落地,捷克 的布拉格、波兰的罗兹、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克罗 地亚的萨格勒布与中国的苏州、宁波、成都、唐山 等地开展了地方合作项目。
作为沟通欧亚大陆的纽带,中东欧国家拥有开放成熟的市场,多个国际金融机构、非政府组织、跨国机构等遍布于此,为开展第三方合作创造了条件。2013 年发布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纲要》,首次提出“鼓励企业探讨利用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 在 2014 年发布的《中 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贝尔格莱德纲要》中,对开拓第三方市场也作了相同的表述。 2015 年,在苏 州召开的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论坛 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再度强调,把中国的优势产 能同中东欧国家的发展需求、西欧发达国家的关 键技术结合起来,开展三方合作,不仅可以支持中 东欧国家以低成本加快发展、扩大就业,促进中国 产业转型升级,也有利于欧洲东西部平衡发展、加 快一体化进程。瑏瑣 目前,希腊、白俄罗斯、土耳其等 国已经成为“16+1合作”框架下的第三方合作 伙伴。
四、“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16 +1 合作”需要处理的问题
( 一) 要处理好与其他利益相关国的关系
中东欧地区一直是大国势力盘踞的地方: 欧 盟具有较强的经济规则存在,美国维持着军事存 在,德国视其为自己的传统势力领地,俄罗斯在这 里也有重要的利益关切。
欧盟对“16 + 1 合作”这种次区域合作的动机表示怀疑,认为这将使欧盟处于更加“分而治之”的状态。有学者称,波兰曾缺席 2014 年的贝尔格莱德峰会,很大程是由于欧盟对波兰施加压力、坚 持要求波兰在欧盟框架下发展对华关系所致。
美国在中东欧地区一直维持着较强的军事存在,利用北约军事安全框架,牢牢把控着中东欧16 国的政治和军事发展方向。尽管美国官方鲜有对“16 +1 合作”的正式表态,但其一直对包括波兰和波罗的海、东巴尔干等区域的国家施加影响。随着乌克兰危机的爆发,美国主导的北约持续加强对中东欧控制。并决定在将于 2016 年 7月召开的波兰华沙北约峰会上,重点讨论在波兰等国保持永久军事存在的问题。
中东欧是德国的“后院”,被德国视为传统势力领地。德国政府曾公开质疑中国发展同中东欧16 国次区域合作的动机,认为这将破坏欧盟的规则,不利于欧盟的团结,同时也会影响德国在中东欧的利益。当中国积极推进同西巴尔干国家的互联互通时,德国则主导欧盟于 2014 年 8 月启动了推进西巴尔干地区加速融入欧盟的“柏林进程”,积极布局西巴尔干的互联互通项目,并利用欧盟规则约束和规范中国在西巴尔干的投资行为。
俄罗斯在该区域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一 带一路”倡议落脚点之一是欧盟,发展路径是面 向欧亚大陆,中国针对欧亚大陆最初的发展路线 图 是 “ 贸 易 和 投 资 便 利 化 ——— 推 进 互 联 互 通 ——— 建设自贸区”。中亚和欧亚的经济空间对俄罗斯 非常重要,俄坚持由其主导整合欧亚空间的经济 一体化,中国计划推进的欧亚大陆自贸区目标实 现较为困难,不得不聚焦于贸易、投资的促进和基 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两大主题上,以解决欧亚大陆贸易通而不畅的问题。
( 二) 要采取措施走出贸易与投资困境
重点是解决双方贸易下滑、贸易逆差以及中东欧国家的绿地投资需求问题。在 2012 年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举行的华沙峰会上,双方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贸易发展目标,中方致力于积极推进双边的贸易,力争实现在 2015 年贸易额达到 1000 亿美元的目标。 但双方采取的一系列贸易促进 措施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负增长趋势明显。
从 2012 年到 2014 年,波兰、保加利亚、波黑、 黑山等部分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有着明 显的增长,其他中东欧国家则有一定的起伏。但 到 2015 年,双方进出口贸易却普遍出现负增长的 态势( 马其顿等少数国家例外) ,且下滑的趋势较 为明显( 见表 4) 。这种下滑趋势既与中国国内稳 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有关,也受到了国内原材料、 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原因影响; 从中东欧国家方面 来看,由于受到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和进 口能力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表 4 中国和中东欧国家进出口 贸易增长情况( 2012—2015 年)
年份 国别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波兰 | 10.8 | 3.0 | 16.1 | -0.6 |
捷克 | -12.6 | 8.3 | 16.2 | 0.3 |
匈牙利 | -12.9 | 4.3 | 7.3 | -10.6 |
斯洛伐克 | 1.8 | 7.6 | -5.2 | -18.9 |
爱沙尼亚 | 2.5 | -4.4 | 4.7 | -13.4 |
拉脱维亚 | 10.0 | 6.7 | -0.7 | -20.2 |
立陶宛 | 21.0 | 5.3 | 0.1 | -25.8 |
罗马尼亚 | -14.2 | 6.7 | 17.8 | -6 |
保加利亚 | 29.4 | 9.8 | 4.4 | -17.1 |
斯洛文尼亚 | -2.9 | 17.2 | 8.8 | 2.5 |
克罗地亚 | -15.2 | 8.8 | -24.5 | -2.7 |
波黑 | -1.9 | 60.3 | 185.8 | -64.1 |
黑山 | 63.6 | -38.8 | 106.1 | -24.7 |
马其顿 | -7.5 | -24.9 | -2.1 | 31.3 |
塞尔维亚 | 8.5 | 19.1 | -17.5 | 2.2 |
阿尔巴尼亚 | 11.6 | 15.8 | 1.7 | -1.5 |
资料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欧洲司 2012—2015 年中国与欧洲国家贸易统计数据,网址: http: //ozs. mofcom. gov. cn / article / zojmgx / date / 。
中国在中东欧投资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 题。中方企业一般倾向于采取企业并购的方式来 获得欧洲市场、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并借机进行产 业升级,向国际产业价值链上游爬升; 而中东欧国 家往往倾向于绿地投资,希望中国的投资能切实解决本地就业问题。因此,中国企业在中东欧一 系列并购交易引发了部分国家的安全焦虑。捷克 知名杂志《尊重》( RESPEKT) 近期重点报道了中 国在捷克投资的问题,杂志封面是一幅《我们担 心来自东方的微笑同志会买走捷克》的图片: 一 只大熊猫( 代表中国) 用筷子夹着一只小鼹鼠( 代 表捷克) ,准备要吃掉它。瑨瑏2016 年 2 月 9 日,在维 谢格拉德基金官方网站上刊载了捷克查理大学教 授、中国事务专家罗然( Olga Lomová) 撰写的文章《中国和捷克的蜜月》(“Czech - Chinese Honeymoon”) ,强调中国在捷克的一系列并购交易正威胁到捷克乃至欧盟的安全。
( 三) 要应对好中东欧地区的动荡局势
欧亚大陆国情条件复杂多样。难民潮给欧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造成了巨大困扰; 乌克兰危机仍然找不到好的释放途径;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混入希腊并进入欧洲,接连制造混乱; 作为海上丝路建设的关键节点之一的巴尔干地区目前也受到上述一系列危机的冲击等,欧亚大陆无论是物理联通还是规则联通都遭遇了困境。正如波兰外长维托尔德 · 瓦什奇科夫斯基 ( Witold Waszczykowski) 所指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有效实施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就是安全。
( 四) 要确保金融支持工具有效投放至中东欧市场
中国虽然投入较大精力推进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领域的合作,但囿于欧盟规则限制,投 资融资瓶颈不时出现。比如,2012 年华沙峰会上 通过的 100 亿美元专项贷款由于欧盟规则限制, 大多流入了未入盟的西巴尔干国家。中方的优惠 贷款通常需要借贷国提供主权担保,但已入盟的 中东欧国家如果提供主权担保,其债务水平将超 出欧盟所规定的标准,这导致中东欧入盟国无法 获得来自中方提供的优惠贷款。由于欧洲贷款利 率较低,来自中国的商业性贷款利率偏高,因而对 中东欧国家政府或企业缺乏吸引力。
( 五) 不能忽视对于合作的负面舆论及不友 好态度
部分国际舆论场对“16 +1 合作”和“一带一 路”倡议的负面报道虽然大多有失公允,但仍不 容忽视,且应该冷静客观面对,加强中国形象的宣 传。比如欧洲中国问题智库网络 ( European Think - Tank Network on China,简称 ETNC) 发布 了《把 脉 中 欧 关 系 ——— 一 种 自 下 而 上 的 视 角 》就提出“16+1合作”可能“难以为继”;斯坦福大学高级研究员弗朗西斯 · 福山 ( Francis Fukuyama) 则提出了“模式输出”论,认为中国通过拉动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模式,正在输往欧亚大陆,但欧亚大陆的动荡局势和腐败问题可能会干扰中国这一计划瑢瑐 ; 欧洲对外关 系 委 员 会 ( 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Relations) 则提出了“战争冲突”论,认为中国推进的互联互通计划将在欧亚大陆引发一场“互联互通战争”。
同时,部分中东欧国家媒体或民众对华不友好的现象依然存在,意识形态偏见仍不时见诸报端。比如,2015 年 11 月波兰总统安杰伊·杜达访问中国时,穿着一件叫“红色即罪恶”( Red is bad) 品牌的衣服登机,媒体立即热炒此事。 从皮 尤国际舆情调研项目开展的调查看,从 2005 年至 今,波兰是对华好感度较低的欧洲国家之一。捷 国内对社会主义国家一直存有敌视,政府至今仍 然抵制孔子学院进驻捷克首都布拉格。
( 六) 要处理好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战略需 求对接问题
“16 +1 合作”的功能结构略显单一,某种程 度 上“只 谈 生 意 不 谈 政 治 ”。 中 国“求 发 展 ”的 愿 景与中东欧 16 国“求稳定”的现实关注有时并不 匹配。16 国追求的发展更多强调的是就业、社会 保障以及民主治理模式的可持续性,而中国的发 展更多强调的是经济竞争力和在全球范围内经济 资源的整合。
由于受到欧债危机、乌克兰危机、难民危机等 的影响,中东欧国家认为如何应对各种危机是须 首要关注的,而“16 + 1 合作”框架在解决这些危 机上的作用是比较间接的,因而双方在安全事务 等高政治领域的合作一再被中东欧方面提起。因 此,在“16 + 1 合作”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时要 平衡好这个问题。
五、几点建议
( 一) 注重不同框架和平台之间的合作,取长补短
“16 +1 合作”框架只是中欧合作的一个补充,这就注定它的功能是相对有限的,尤其是在其发展的初期阶段,不可能将议题无限延伸到各个重要领域,当涉及安全的高政治领域时更应慎重。维持合作的生命力必须提升合作的战略高度,在 这一点上,“16 + 1 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并非 无所作为。对于中东欧地区面临的安全问题,可 以利用联合国框架积极推动解决,也可以支持在 欧盟以及诸如欧洲安全和合作组织等相关次区域 框架或地区安全框架下解决。中国可加强不同平 台或机制之间的互通有无,互相借重。
(二) 坚持开放的原则办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无疑给“16 + 1 合作”提供了广泛的平台和发展空间,今后仍应深挖地方合 作、第三方合作的潜力,吸引更多的利益攸关方加 入进来。进一步开放观察员制度,吸引包括欧盟 及其成员国、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加入进来, 释放平台更大的能量。欧盟在“16 + 1 合作”中仍 是无法绕过去的影响因素,可探讨通过“16 + 1 合 作”推动中欧互联互通对接。同时,积极推动欧 盟重要成员国如德国、法国等成为中国与中东欧 合作的重要第三方。
( 三) 加强对欧盟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认识和了解
中东欧国家多个领域的法律都实现了与欧盟的全面接轨,了解欧盟相关法律是推进“16 + 1 合 作”的必要前提。同时,也要积极学习优秀中国 企业在中东欧进行商业经营活动的成功经验,充 分认识和了解在中东欧国家进行投资的隐形规则 和贸易壁垒。
( 四) 发挥好“走出去”企业的作用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树立企业是先锋和 排头兵的意识。注重让企业与世界各国在文化、 教育等领域进行沟通,依托企业的境外投资主体 地位,根据国际规则和市场规律办事,注重树立中 资企业的国际社会责任,让企业深入了解当地经 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努力为当地增加就业,突出开 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合作精神,消除中东欧国家的 顾虑。
同 时 ,鼓 励 “ 走 出 去 ”企 业 积 极 宣 传 “ 一 带 一 路”倡议和“16 + 1 合作”的积极理念,增信释疑, 广开合作渠道。在宣传过程中,可尝试选择以我 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为主,政府支持和跟进的原则。企业做相关宣传往往会更“接地气”,更容易在社会和媒体层面产生影响,往往能够讲出并讲好“中国故事”。
(五) 完善双方合作的金融支持工具
要有效整合不同的金融工具,形成持续稳定 的金融支撑。密切关注中东欧国家的融资关切, 积极探讨建立“16 + 1”投资银行建设,支持建立 区域性多边性国际金融公司如“16+1”金融公 司,积极学习在中东欧地区国际金融机构的经营 经验,坚持市场化导向,为双方合作提供金融 保障。